再版序:為臺灣注入現代法律的血液
春秋時代有個老人家,叫做葉老先生,他對附近教書的孔丘說:「我故鄉的人很正直,父親偷羊,兒子還跑去告發,說老爹是偷羊賊!」
孔丘聽了搖搖頭,說:「我的家鄉,正直的人不是這樣的。父親為兒子隱瞞、兒子為父親隱瞞,這才是真正正直的人。」
與孔丘差不多時代的蘇格拉底,則和孔丘的作法完全不同
蘇格拉底因案入獄,本來有機會賄賂獄卒出獄。但是蘇格拉底認為,如果賄賂獄卒、逃跑出獄,是不尊重法律、不尊重審判的法官和陪審團、也不尊重他和城邦之間的「契約」。
所以他選擇不賄賂獄卒,喝下毒藥而死。
以上的情節,是我在高中的時候,讀到的一本書:「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」,裡面所做的對比。我常想,如果孔丘能夠再醒過來,看著他手創的儒家學說,被歷朝歷代君主玩轉之後,變成陽儒陰法:「表面上用儒家的學說、實際上用法家的作法」、儒家文化變成箝制士人思想的工具,孔丘應該也會吐血吧。
中華文化,向來沒有法治的傳統。過去的縣太爺,就是集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三權合一,權力獨大的象徵。對於一般的臺灣人來說,想到法官,第一個印象還是眉間上有彎月的包青天,希望法官為自己「伸張正義、主持公道」,這實在是想太多了。
現代民事訴訟,制度的設計,是希望藉由原告、被告雙邊激烈的攻防,當事人主動聲請調查證據,以發現事實的真相,一般民眾是很難以理解、也很難想像的。
但是文化是可以改變的。
文明是一直向前推進的。
法律是會進步的,適用法律的人,應該比立法的人更聰明。
希望這本書,可以增加一般民眾對於法律的理解,為臺灣注入現代法律的血液,達到「普法」的目的。
法律不保護好人,也不保護壞人。
法律保護的,是懂法律的人。
2020新版《勝訴-五天打通民事官司的任督二脈》即將登場!
敬請期待!
☀ ☀ ☀ ☀☀ ☀
不想錯過好書?還在等什麼?快來關注!
🎉千元購書金現領現折:http://bit.ly/2rP0Ojo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