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註冊會計師《財務成本管理》考試大綱公佈了!
2020年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《財管》大綱公佈了,注準備參加考試的考生們該進行學習計畫的制定啦!考生們可以根據注會考試大綱抓緊備考重點了,下邊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年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《財管》考試大綱吧~
考試目標 :
考生應當根據本科目考試內容與能力等級的要求,理解、掌握或運用下列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,堅守職業價值觀、遵循職業道德、堅持職業態度,解決實務問題。考試涉及的相關法規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。
1.財務管理基礎:財務管理基本原理,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,價值評估基礎;
2.長期投資決策:資本成本,投資專案資本預算,債券、股票價值評估,期權價值評估,企業價值評估;
3.長期籌資決策:資本結構,長期籌資,股利分配、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;
4.營運資本管理:營運資本的投資和籌資管理;
5.成本計算:產品成本計算,標準成本法,作業成本法;
6.管理會計:本量利分析,短期經營決策,全面預算,責任會計,業績評價,管理會計報告。
考試內容與能力等級
考試內容 | 能力等級 |
---|---|
一、財務管理基礎 | |
(一)財務管理基本原理 | |
1.企業組織形式和財務管理內容 | |
(1)企業的組織形式 | 1 |
(2)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| 1 |
2.財務管理的目標與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| |
(1)財務管理基本目標 | 1 |
(2)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| 1 |
3.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 | |
(1)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 | 1 |
(2)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 | 1 |
4.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 | |
(1)金融工具的類型 | 1 |
(2)金融市場的類型 | 1 |
(3)金融市場的參與者 | 1 |
(4)金融仲介機構 | 1 |
(5)金融市場的功能 | 1 |
(6)資本市場效率 | 1 |
(二)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 | |
1.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方法 | |
(1)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 | 1 |
(2)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| 1 |
(3)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| 1 |
2.財務比率分析 | |
(1)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| 2 |
(2)長期償債能力比率 | 2 |
(3)營運能力比率 | 2 |
(4)盈利能力比率 | 2 |
(5)市價比率 | 2 |
(6)杜邦分析體系 | 2 |
(7)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 | 3 |
3.財務預測的步驟和方法 | |
(1)財務預測的意義 | 1 |
(2)財務預測的步驟 | 1 |
(3)財務預測的方法 | 2 |
4.增長率與資本需求的測算 | |
(1)內含增長率的測算 | 2 |
(2)可持續增長率的測算 | 2 |
(3)外部資本需求的測算 | 2 |
(三)價值評估基礎 | |
1.利率 | |
(1)基準利率及其特徵 | 2 |
(2)市場利率的影響 | 3 |
(3)利率的期限結構 | 3 |
2.貨幣時間價值 | |
(1)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 | 1 |
(2)複利終值和現值 | 2 |
(3)年金終值和現值 | 2 |
3.風險與報酬 | |
(1)風險的含義 | 1 |
(2)單項投資的風險與報酬 | 2 |
(3)投資組合的風險與報酬 | 2 |
(4)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| 3 |
二、長期投資決策 | |
(一)資本成本 | |
1.資本成本的概念和用途 | |
(1)資本成本的概念 | 1 |
(2)資本成本的用途 | 1 |
(3)資本成本的影響因素 | 1 |
2.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 | |
(1)債務資本成本的概念 | 1 |
(2)稅前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 | 2 |
(3)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 | 2 |
3.普通股資本成本的估計 | |
(1)不考慮發行費用的普通股資本成本的估計 | 2 |
(2)考慮發行費用的普通股資本成本的估計 | 2 |
4.混合籌資資本成本的估計 | 2 |
5.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| |
(1)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意義 | 1 |
(2)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方法 | 2 |
(二)投資專案資本預算 | |
1.投資專案的類型和評價程式 | |
(1)投資項目的類型 | 1 |
(2)投資專案的評價程式 | 1 |
2.投資項目的評價方法 | |
(1)獨立專案的評價方法 | 3 |
(2)互斥專案的優選問題 | 3 |
(3)總量有限時的資本分配 | 3 |
3.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估計 | |
(1)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構成 | 2 |
(2)投資專案現金流量的估計方法 | 3 |
4.投資項目折現率的估計 | |
(1)使用企業當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投資專案的資本 | 2 |
(2)運用可比公司法估計投資專案的資本成本 | 3 |
5.投資項目的敏感分析 | |
(1)敏感分析的作用 | 1 |
(2)敏感分析的方法 | 3 |
(三)債券、股票價值評估 | |
1.債券價值評估 | |
(1)債券的類型 | 1 |
(2)債券價值的評估方法 | 2 |
(3)債券的期望報酬率 | 3 |
2.普通股價值評估 | |
(1)普通股價值的評估方法 | 2 |
(2)普通股的期望報酬率 | 2 |
3.混合籌資工具價值評估 | |
(1)優先股的特殊性 | 1 |
(2)優先股價值的評估方法 | 2 |
(3)優先股價值的期望報酬率 | 2 |
(四)期權價值評估 | |
1.期權的概念、類型和投資策略 | |
(1)期權的概念 | 1 |
(2)期權的類型 | 2 |
(3)期權的投資策略 | 3 |
2.金融期權價值評估 | |
(1)金融期權價值的影響因素 | 3 |
(2)金融期權價值的評估方法 | 3 |
(五)企業價值評估 | |
1.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和物件 | |
(1)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 | 1 |
(2)企業價值評估的對象 | 2 |
2.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| |
(1)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| 3 |
(2)相對價值評估模型 | 3 |
三、長期籌資決策 | |
(一)資本結構 | |
1.資本結構理論 | |
(1)資本結構的MM理論 | 3 |
(2)資本結構的其他理論 | 3 |
2.資本結構決策分析 | |
(1)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 | 1 |
(2)資本結構決策的分析方法 | 3 |
3.杠杆係數的衡量 | |
(1)經營杠杆係數的衡量 | 2 |
(2)財務杠杆係數的衡量 | 2 |
(3)聯合杠杆係數的衡量 | 2 |
(二)長期籌資 | |
1.長期債務籌資 | |
(1)長期債務籌資的特點 | 1 |
(2)長期借款籌資 | 1 |
(3)長期債券籌資 | 3 |
2.普通股籌資 | |
(1)普通股籌資的特點 | 1 |
(2)普通股的發行方式 | 1 |
(3)普通股的發行條件 | 1 |
(4)普通股的發行定價 | 1 |
(5)普通股的發行程式 | 1 |
(6)普通股的首次公開發行 | 1 |
(7)股權再融資 | 3 |
3.混合籌資 | |
(1)優先股籌資 | 1 |
(2)附認股權證債券籌資 | 3 |
(3)可轉換債券籌資 | 3 |
4.租賃統籌 | |
(1)租賃的概念及原因 | 1 |
(2)租賃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 | 1 |
(3)租賃的決策分析 | 3 |
(4)售後租回 | 3 |
(三)股利分配、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| |
1.股利理論與股利政策 | |
(1)股利理論 | 2 |
(2)股利政策的類型 | 2 |
(3)股利政策的影響因素 | 1 |
2.股利的種類、支付程式與分配方案 | |
(1)股利的種類 | 1 |
(2)股利的支付程式 | 1 |
(3)股利分配方案 | 1 |
3.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| |
(1)股票分割 | 2 |
(2)股票回購 | 2 |
四、營運資本管理 | |
(一)營運資本管理策略 | |
1.營運資本投資策略 | 1 |
2.營運資本籌資策略 | 3 |
(二)現金管理 | |
1.現金管理的目標及方法 | 1 |
2.最佳現金持有量分析 | 3 |
(三)應收賬款管 | |
1.應收賬款的產生原因及管理方法 | 1 |
2.信用政策分析 | 3 |
(四)存貨管理 | |
(1)存貨管理的目標 | 1 |
(2)儲備存貨的成本 | 1 |
(3)存貨經濟批量分析 | 3 |
(五)短期債務管理 | |
1.短期債務籌資的特點 | 1 |
2.商業信用籌資 | 2 |
3.短期借款籌資 | 2 |
五、成本計算 | |
(一)產品成本計算 | |
1.產品成本分類 | |
(1)製造成本與非製造成本 | 1 |
(2)產品成本與期間成本 | 1 |
(3)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| 1 |
(4)非製造業成本的計算 | 1 |
2.產品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| |
(1)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2 |
(2)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3 |
(3)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| 3 |
(4)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| 3 |
3.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| |
(1)品種法的特點與適用條件 | 1 |
(2)品種法下產品成本的計算 | 2 |
4.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| |
(1)分批法的特點與適用條件 | 1 |
(2)分批法下產品成本的計算 | 2 |
5.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| |
(1)逐步結轉分步法 | 3 |
(2)平行結轉分步法 | 3 |
(二)標準成本法 | |
1.標準成本及其制定 | |
(1)標準成本的概念 | 1 |
(2)標準成本的種類 | 1 |
(3)標準成本的制定 | 2 |
2.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 | |
(1)變動成本差異分析 | 3 |
(2)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析 | 3 |
(三)作業成本法 | |
1.作業成本法的概念與特點 | |
(1)作業成本法的產生背景及其含義 | 1 |
(2)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| 2 |
(3)作業成本法的特點 | 2 |
2.作業成本計算 | |
(1)作業成本的計算原理 | 3 |
(2)作業成本法計算示例 | 3 |
3.作業成本管理 | |
(1)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的劃分 | 2 |
(2)作業成本管理系統 | 2 |
(3)作業成本法的優點、局限性與適用條件 | 2 |
六、管理會計 | |
(一)本量利分析 | |
1.本量利的一般關係 | |
(1)成本性態分析 | 2 |
(2)變動成本法 | 1 |
(3)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關假設 | 2 |
(4)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| 3 |
2.保本分析 | |
(1)保本量分析 | 2 |
(2)保本額分析 | 2 |
(3)與保本點有關的指標 | 3 |
(4)多品種情況下的保本分析 | 3 |
3.保利分析 | |
(1)保利量分析 | 2 |
(2)保利額分析 | 2 |
4.利潤敏感分析 | |
(1)利潤敏感分析的含義 | 3 |
(2)各參數的敏感係數計算 | 3 |
(二)短期經營決策 | |
1.短期經營決策概述 | 1 |
(1)短期經營決策的含義與成本分類 | 2 |
(2)相關成本與不相關成本 | |
2.生產決策 | 1 |
(1)生產決策的主要方法 | 3 |
(2)虧損產品是否停產的決策 | 3 |
(3)零部件自製與外購的決策 | 3 |
(4)特殊訂單是否接受的決策 | 3 |
(5)約束資源最優利用的決策 | 3 |
(6)產品是否進一步深加工的決策 | 3 |
3.定價決策 | |
(1)產品銷售定價決策原理 | 1 |
(2)產品銷售定價的方法 | 3 |
(三)全面預算 | |
1.全面預算概述 | |
(1)全面預算的體系 | 1 |
(2)全面預算的作用 | 1 |
(3)全面預算的編制程式 | 1 |
2.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 | |
(1)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 | 2 |
(2)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 | 2 |
(3)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 | 2 |
3.營業預算的編制 | |
(1)銷售預算 | 2 |
(2)生產預算 | 2 |
(3)直接材料預算 | 2 |
(4)直接人工預算 | 2 |
(5)製造費用預算 | 2 |
(6)產品成本預算 | 2 |
(7)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預算 | 2 |
4.財務預算的編制 | |
(1)現金預算 | 3 |
(2)利潤表預算 | 2 |
(3)資產負債表預算 | 2 |
(四)責任會計 | |
1.企業組織結構與責任中心劃分 | |
(1)企業的集權與分權 | 1 |
(2)科層組織結構 | 1 |
(3)事業部組織結構 | 1 |
(4)網路組織結構 | 1 |
2.成本中心 | |
(1)成本中心的劃分和類型 | 2 |
(2)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 | 2 |
(3)責任成本 | 3 |
3.利潤中心 | |
(1)利潤中心的劃分和類型 | 2 |
(2)利潤中心的考核指標 | 2 |
(3)內部轉移價格 | 3 |
4.投資中心 | |
(1)投資中心的劃分 | 2 |
(2)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 | 2 |
(五)業績評價 | |
1.財務業績評價與非財務業績評價 | |
(1)財務業績評價的優點和缺點 | 1 |
(2)非財務業績評價的優點和缺點 | 1 |
2.關鍵績效指標法 | |
(1)關鍵績效指標法的含義 | 1 |
(2)關鍵績效指標法的應用 | 2 |
(3)關鍵績效指標法的優點和缺點 | 2 |
3.經濟增加值 | |
(1)經濟增加值的概念 | 2 |
(2)簡化的經濟增加值的衡量 | 3 |
(3)經濟增加值的優點和缺點 | 2 |
4.平衡計分卡 | |
(1)平衡計分卡的理論框架 | 1 |
(2)平衡計分卡與企業戰略管理 | 1 |
(3)戰略地圖框架 | 1 |
(4)平衡計分卡與傳統業績評價系統的區別 | 1 |
(5)平衡計分卡應用簡例 | 1 |
(6)平衡計分卡的優點和缺點 | 1 |
(六)管理會計報告 | |
1.內部責任中心業績報告 | |
(1)成本中心業績報告 | 1 |
(2)利潤中心業績報告 | 1 |
(3)投資中心業績報告 | 1 |
2.品質成本報告 | |
(1)品質成本及其分類 | 1 |
(2)品質成本報告 | 1 |
(3)品質績效報告 | 1 |
參考法規
1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15 號,2018 年 10月 26 日);
2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37 號,2019 年 12月 28 日修訂,202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);
3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54 號,2006年 8 月 27 日);
4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》(2017 修訂版)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63 號,2007 年 3 月 16 日;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《關於修改<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>的決定》修正,2017年 2 月 24 日);
5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512 號,2007 年 11 月 28 日國務院第 197 次常務會議通過,根據 2019 年 4 月 23日頒佈的《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 號)修訂);
6.《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》(財稅〔2016〕36 號,2016 年 3 24 日;根據財稅〔2017〕7.《財政部關於印發<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>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6〕22 號,2016 年 12 月 3 日);
8.《國務院關於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》(國發〔2013〕46 號,2013年 11 月 30 日);
9.《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》(證監會令第 97 號,2014 年 3 月 21 日);
10.《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》(證監會令第 113 號,2015 年 1 月 15日);
11.《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》(證監會令第 135 號,2017 年 9 月 7 日起施行);
12.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》(證監會令第 141 號,2018 年 6 月6 日起施行);
13.《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》(證監會令第 163 號,2020 年 2 月 14 日起施行);
14.《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(財會〔2014〕27號,2014 年 10 月 27 日);
15.《財政部關於印發<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 100 號——戰略管理>等 22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7〕24 號,2017 年 9 月 29 日);
16.《財政部關於印發<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 202 號——零基預算>等 7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8〕22 號,2018 年 8 月 17 日);
17.《財政部關於印發<管理會計應用指引 204 號-作業預算>等 5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8〕38 號,2018 年 12 月 27 日);
18.《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系列解讀(之一至之七)》(2014 年 12 月 15 日、2014 年 12 月 22 日、2015 年 1 月 4 日、2015 年 1月 12 日、2015 年 1 月 19 日、2015 年 1 月 26 日、2015 年 2 月 2 日,財政部會計司網站);
19.《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(試行)》(財會〔2013〕17 號,2013 年 8 月16 日);
20.《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-石油石化行業》(財會〔2014〕32 號,2014年 12 月 24 日);
21.《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-鋼鐵行業》(財會〔2015〕20 號,2015 年 11月 12 日);
22.《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——電網經營行業》(財會〔2018〕2 號,2018年 1 月 5 日);
23.《關於修訂印發<企業會計準則第 21 號——租賃>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8〕35 號,2018 年 12 月 13 日;
24.《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 2019 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9〕6 號,2019 年 4 月 30 日);
25.《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》(國資委令第 30 號,2012 年12 月 29 日)26.《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》(國資委令第 40 號,2019 年 3 月1 日)。
溫馨提示:因考試政策、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,的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如有異議,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佈的內容為准!
本文引用自:中華會計網校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